四川经济网讯(记者 胡敏/文 乔薇/图)省委赋予泸州与宜宾共建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的使命,同时拥有“浓香鼻祖”泸州老窖和“酱香典范”郎酒两瓶中国名酒的泸州,如何勇担使命?11月19日,“万千气象看四川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泸州专场现场,泸州市酒业发展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叶仕良用一组数字“1234”进行了介绍。
围绕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这“1”个核心载体,推动全产业链集聚发展。已汇聚企业305家,形成原粮种植、基酒酿造、包材灌装、检验测试、智能装备、商贸物流、会展、文旅等全产业链条,白酒供应链经验获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发文推广。优化“一核三带五组团”产业布局,谋划总投资2686亿元的酒类项目122个,古蔺茅溪优质酱酒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。
依托浓酱双优核心原产地和最全产业链独特优势这“2”大独特优势,支持市场主体不断壮大。出台《加快建成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十条政策措施》等,每年统筹安排约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;发挥“两瓶中国名酒”(泸州老窖和郎酒)带动作用,川酒集团、仙潭、玉蝉、三溪等腰部企业快速成长,规模以上酒类企业达145家,约占全省的一半、全国的15%;全市酒业梯次布局、浓酱双优、美美与共的产业格局初步成形。
擦亮“中国酒城”、世界十大烈酒产区和行业首个“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”这“3”块金字招牌,持续提升产区品牌形象。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永久落户泸州,慢慢的变成了引领酒类产区高水平发展的重大展会,以“产区+酒企”模式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“泸酒神州行”推广活动,创新推出国际诗酒文化大会、郎酒庄园三品节等特色活动,全面展示泸酒品质特色和文化内涵。
实施“4”大行动,筑牢产业高质量发展本底。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方面,制定全国首部白酒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地方性法规,将自然制曲、固态发酵等21个传统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保护。生态保护方面,制定“1+3+N”清单信息化管理体系,构建“多循环、低能耗、低排放”生产模式。技艺传承方面,依托中国白酒工匠学院、川酒学院等,培育国省级酒业人才近600名,获批国省级白酒大师工作室9个,全市酒业从业人员近20万人。科学技术研发方面,建成国家酒检中心、国家固酿中心等科研平台25个,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、四川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6项,形成了较强的行业影响力。
据了解,“十四五”以来,泸州市酒业营收保持年均两位数递增,总利润、入库税金三年基本实现翻番。